↑點擊觀看精彩視頻↑
微雨眾卉新,一雷驚蟄始。
今日迎來二十四節氣中的
第三個節氣——驚蟄
此時“數九寒天”結束,春暖花開,萬物復蘇,正式步入“紅入桃花嫩,青歸柳葉新”的仲春時節。
“春雷響,萬物長”,我們人也一樣,大地回春,身體舒展暢達,蓄積了生機與活力,肝臟功能如草木般在春季活躍。這時候,養生講究順肝之性,增強免疫力。
飲食清溫平淡
中醫認為驚蟄時節人體的肝陽之氣漸升,陰血相對不足,養生應順乎陽氣的升發、萬物始生的特點,養生以養肝為重點,才能使自身的精神、情志、氣血也如春日一樣舒展暢達,生機盎然。
肝火旺,在中醫看來,是肝氣上沖的表現:易上火,比如口苦,頭皮容易起疙瘩,口唇起泡,鼻腔起泡等,莫名的煩躁和焦慮,容易沖動。宋代名著《嚴氏濟生方》“葛根湯”和元代《世醫得效方》“枳棋子丸”,提到了三味傳統護肝中草藥:葛根,清熱升陽,生津止渴;梔子,清解郁熱,利濕瀉火;枳椇子,通利二便,止渴除煩。
春季陽氣開始生發,適宜吃具有辛甘發散的食物,如油菜、香菜、菠菜、萵苣及大棗、百合、銀耳等。
驚蟄吃梨
滋陰潤肺
驚蟄節氣,古人有吃梨的習俗,梨與「離」寓諧音,意著離家創業,能夠不忘故土與祖先,祈禱順利平安。
驚蟄之后雖有雨水,但乍暖還寒還帶有些干燥,人便容易感到口干舌燥、外感咳嗽等。梨子味甘多汁,可滋陰潤燥,食用時可采取生梨去核去皮后榨汁、生梨去核后蒸熟、切片后與冰糖、銀耳等一起煮水等方式,但因梨性質寒涼,不宜一次食用過多,否則反傷脾胃。
精神調養
多走出戶外
肝氣升發容易出現肝郁氣滯、肝血不足、情緒不佳、目赤腫痛、眩暈、頭痛等狀態。因此要學會調節情緒,早睡早起,散步緩行。
建議大家多走出戶外,在大自然的懷抱中舒展四肢,呼吸新鮮空氣,以順應春陽萌生的自然規律,可以使自己的精神愉悅,同時增強體質。還可借助冥想放松身心狀態。
注意保暖
預防感冒
驚蟄時節天氣變化無常,一場春雨來過,可能帶來降溫的寒風。“春捂”要順應天時,如果這時候急著換上單薄的衣服,不注意捂好身體的陽氣,容易讓風寒入侵,導致頭疼鼻塞,甚至咽喉疼痛,發燒咳嗽。
《黃帝內經》指出:“正氣存內,邪不可干。”意思是說,在人體正氣強盛的情況下,邪氣不容易侵入機體,也就不易得病,所以增強體質,提高人體的抗病能力十分重要。
體質虛弱的人群尤要注意,不要過早秀出大長腿、露肚臍,及時增減衣物,避免貪涼。盡量早睡早起,多以溫緩的運動為主,如:散步、無限極養生操等,以捂住陽氣。
0
換一換
0
無限極服務
微博
無限極(中國)
無限極視頻號
紛享薈商城