9月23日,我們將迎來秋天的第4個節氣秋分。
據《春秋繁露·陰陽出入上下》篇記載:“秋分者,陰陽相半也,故晝夜均而寒暑平”。“分”為“半”之意,此時太陽光直射赤道,南北半球晝夜均分,又正好處在秋季的中期,故名秋分。
“白露秋分夜,一夜冷一夜”,秋分過后,陽消陰長的趨勢漸漸加強,天氣從高溫到涼爽的轉變逐漸明顯,中醫養生,當以平調陰陽、御寒保暖為重點。
御寒保暖防秋瀉
秋季降溫,人體的氣血應于秋氣從外往里收斂,因而削弱了肌表抵抗病邪的能力。如果平時體虛,機體免疫力較差,對氣候變化的適應能力不足,風寒之邪猝不及防,很容易引起傷風感冒,有慢性咳嗽、哮喘等病史的患者可能舊病復發,患有高血壓、冠心病等疾病的患者若疏于防范可能加重病情。
秋分時節涼風習習,應當密切關注氣溫情況,適時添加衣物,老人、小孩、患者以及素體虛弱之人更應注意防寒保暖,長袖外套、圍巾、帽子應當時時放在身邊以備不時之需。
此外,秋分節氣前后是秋季腹瀉的高發時期,尤其好發于6個月至2周歲的嬰幼兒。預防秋季腹瀉,除了加強飲食及個人衛生外,應當注意臍周的保暖。中醫認為肚臍是元神之門戶,睡眠時尤應注意覆蓋衣被以防寒邪入侵,平時亦可常做臍周按摩,有助于保健防病。
成人患病大多病情輕、病程短、預后良好,出現腹瀉癥狀后可根據具體情況選用藿香正氣丸、補脾益腸丸、整腸丸等藥物,并注意適當飲水補液,腹瀉次數多、病情嚴重者應及時就診。嬰幼兒患病具有起病急、脫水快的特點,極易引起水電解質紊亂而出現抽搐、驚厥,建議及時就醫。
食有涼溫平陰陽
與初秋的溫燥不同,秋分過后冷空氣逐漸活躍,氣候逐漸向涼燥過渡。“秋冬養陰”的飲食調養主旋律不變,但直到冬至之前陽消陰長的趨勢仍在繼續,因而從秋分陰陽相半的時節開始,滋陰潤燥的同時,食材也應注意適當選用溫暖胃腸之品,勿令中土陽氣受傷。
秋天是各類蔬果成熟的季節,藥有溫涼寒熱,水果亦有寒涼、溫熱、甘平之分。雪梨生津潤燥、消痰止咳,柚子酸甘化陰、潤肺養顏,香蕉清熱解毒、潤腸通便等等,盡管此類水果富含各種維生素及礦物質,但胃腸消化食物的同時也消耗人體的熱能,此類水果偏于寒涼,容易損傷脾胃陽氣,過多食用則影響胃腸運化功能,可能引起腹痛、腹瀉等胃腸不適,因而不宜進食太多。
葡萄益氣養血,石榴生津止渴,棗類健脾益氣等等,此類水果性味甘溫,素體脾胃虛寒之人可適當食用。
動靜平衡調氣機
秋高氣爽,正是戶外活動的好時節。在進行“動功”的運動之余,宜配合“靜功”,一靜一動猶如太極之一陰一陽,相互結合、相得益彰。“靜功”講究神定志守,所謂“動乃健身之道,靜乃養心之術”,秋氣降斂,靜功的練習能達到收斂神氣、安神定志的目的,以使秋氣平和。
“無動則無以有生機,無靜則無以有純念”,白天陽氣升發,因而適宜開展各類戶外運動鍛煉以宣達氣機,擺脫秋乏的困頓,恢復飽滿的精神;晚上陽氣收降,因而適宜進行諸如默念六字訣呼氣練功法、站樁、打坐、冥想、慢速瑜伽等安靜柔和的運動以順應陽氣降潛。
進行靜功練習時,應當盡量選擇環境幽靜、不被外界打擾的地方,充分放松肢體,集中注意力,于安靜的氣息吐納中過濾一天的負面情緒,回歸內心的平靜,從而煥發心靈的活力。
無限極健康養生理念建議您:
秋分之后,陣陣秋風襲來,使氣溫逐漸下降,需堅持鍛煉身體,增強體質,提高抗病能力。飲食調養方面,應多喝水,吃清潤、溫潤的食物,可以起到滋陰潤肺、養陰生津的作用。保持樂觀,調整心態,享受秋天的美景。
本文轉載自公眾號“廣東中醫藥”2020-09-30文章《秋后風涼氣清朗,御寒保暖平陰陽》,版權歸原作者所有。
0
換一換
0
無限極服務
微博
無限極(中國)
無限極視頻號
紛享薈商城